以创新引领、客户导向为核心,倡导新科技应用与高质量发展。关注社会责任,透明沟通作为基石,致力于为客户和社会创造卓越和可持续的价值。

——中科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办院方针

Information Center

信息中心

科学研究 成果转化 产业推动 学部与院士 科学普及 院企共创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时间:2024-03-04 06:27:26 来源: 来源: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更多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浓度CO2直接电解高效制CO,为工业废气中CO2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CO2电解能够将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的CO2转化为高值燃料和化学品,是颇具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当前,CO2电解研究通常使用纯CO2原料气,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CO2浓度较低。从烟道气中捕获和纯化CO2的能耗和投资成本较高,降低了CO2电解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低浓度CO2直接电解可显著降低获取高浓度CO2的分离纯化成本,但CO2浓度的降低使得高效CO2电解更具挑战性。因此,实现低CO2浓度条件下的高效CO2电解制燃料和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

该团队利用分子修饰策略构建了有效耦合CO2捕获和转化过程的反应微环境,实现了低浓度CO2的直接电解转化。该研究采用商品CoPc作为模型催化剂,利用聚4-乙烯基吡啶(P4VP)进行电极修饰,在典型工业烟道气CO2浓度10%)时,P4VP修饰的CoPc电极上CO法拉第效率达到90%以上,CO分电流密度达到252 mA/cm2,且CO分电流密度相比未修饰的CoPc电极提高了2.24倍。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结构表征结果表明,P4VP的吡啶基团促进了CO2CoPc催化剂中Co位点上的物理富集和化学活化,推进了低浓度CO2电解生成CO。结合进一步的催化剂结构设计和反应微环境调控,该分子增强策略有望实现工业烟道气直接电解及乙烯等C2+产物的高效制备。

相关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Enhancement of Direct Electrolysis of Dilute CO2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ACS Energy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以及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中科前沿(厦门)科学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服务客服:020-36034906 / 4006 285 158    邮编:361006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广场大厦A4栋 / 厦门市湖里区嘉禾路396号

网址:http://www.zk-yjy.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ICP备2024030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