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客户导向为核心,倡导新科技应用与高质量发展。关注社会责任,透明沟通作为基石,致力于为客户和社会创造卓越和可持续的价值。

——中科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办院方针

Information Center

信息中心

科学研究 成果转化 产业推动 学部与院士 科学普及 院企共创

南海海洋所揭示全球海洋板块多幕式进水率分布

时间:2024-01-19 09:22:34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更多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间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日祥等,在海洋岩石圈水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定量计算了全球海洋板块水化率的分布,揭示了俯冲带是海洋板块,尤其是地幔水化作用的关键场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水对地球表面和内部的物理与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海水通过海底的裂缝与断层进入岩石圈,引起海洋板块的水化作用(图1)。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导致岩石圈强度降低,并改变地幔性质。此外,水还可以通过改变岩石的压力和摩擦力来影响地震活动,同时降低地幔物质的熔融温度和粘度,从而促进岩浆的产生及火山活动的发生。随后,进入地球深部的海水会被储存在地球内部,而另一部分会被火山活动释放回海洋和大气。因此,海洋板块的水化过程会影响板块构造、地幔对流以及地球多圈层物质与能量循环等过程。

最新研究表明,海水会在大洋中脊-转换断层和俯冲带呈多幕式进入海洋岩石圈(图1)。研究通过统计与计算全球海洋板块水化关键参数,定量估算了全球海洋岩石圈进水率的分布(图2)。经计算,全球洋中脊-转换断层的进水贡献率约为31.2%(~7.08×108 Tg/Myr);俯冲带进水贡献率约为68.8%(~15.95×108 Tg/Myr)。其中,地幔进水率主要由俯冲带贡献。上述成果可为全球海平面变化、地震与火山活动、流固相互作用等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 海洋岩石圈水化示意图。首次水化发生在洋中脊-转换断层系统,再次水化发生在俯冲带

图2. 全球海洋岩石圈多幕式进水率分布

中科前沿(厦门)科学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服务客服:020-36034906 / 4006 285 158    邮编:361006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广场大厦A4栋 / 厦门市湖里区嘉禾路396号

网址:http://www.zk-yjy.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ICP备20240307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