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客户导向为核心,倡导新科技应用与高质量发展。关注社会责任,透明沟通作为基石,致力于为客户和社会创造卓越和可持续的价值。

——中科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办院方针

Information Center

信息中心

科学研究 成果转化 产业推动 学部与院士 科学普及 院企共创

“挺进深层深海”过程中 我国有哪些重大工程技术突破?

时间:2024-01-20 09:51:39 来源:环球时报
更多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就对勘探、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核心技术装备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在“挺进深层深海”过程中有哪些重大工程技术突破?

  首先,中国工程技术挺进深层深海。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装备“璇玑”系统成功实现1000口井作业、100万米钻井总进尺,第二代产品在南海东部进行首次应用,标志着我国高端油气钻井技术实现新进展。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因其横跨20多个学科、涉及1000多道高端工艺,多达几百万行控制代码,被美国三家国际油田服务公司垄断达20余年。“璇玑”系统成功研发并实现海上作业,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

 

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

  其次,中国深水油气勘探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海洋石油720”搭载“海经”系统完成在全海域的应用和首次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在渤海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这将为我国海洋油气精准勘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据了解,作为采集海底油藏信息的关键性技术装备,我国的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长期依赖进口,超过300米水深的装备技术更是受到严格限制,严重制约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进程。“海脉”攻克了高灵敏度检波器和超低噪音采集电路等技术,大幅提升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能够捕捉到万米地层相当于蚊子飞行声1/150大小的地震波信号,并据此描绘高清油气藏数据信息。

  再次,中国在深水油气开发装备上实现多项自主创新。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在东方1-1气田正式投入使用,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圆筒型FPSO“海洋石油122”完成船体建造,将与“海基二号”共同服役于我国首个深水油田。

  最后,中国初步形成海上碳封存技术能力和装备体系。我国首个百万吨级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恩平15-1油田碳封存示范工程在珠江口海域正式投用,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二氧化碳海上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

中科前沿(厦门)科学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服务客服:020-36034906 / 4006 285 158    邮编:361006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广场大厦A4栋 / 厦门市湖里区嘉禾路396号

网址:http://www.zk-yjy.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ICP备2024030786号